跨文化交際與語言文化多樣性的關系探析

魏泓

意昂2注册

  語言不僅是溝通的工具,而且是不同的文化、自然環境、歷史、人性和血統的特有表現👨‍✈️。語言維持著傳統的活力👳🏽‍♂️,激勵我們了解和尊重歷史以及我們所居住的這個世界,並使各種不同的社會超越國界和時間建立相互聯系🤟🏻。

  許多人都知道,語言和生物一樣具有多樣性,然而,許多人還未認識到這一點:對人類來說,語言多樣性和生物的多樣性一樣重要。因為每一種語言都代表一種民族文化,語言是文化的外殼🏝、文明的載體💪🏼,一種民族語的消亡意味著講這種語言的民族的文化和傳統在消亡🕗, 它所代表的民族也會逐漸消失, 一種語言的消亡決不亞於一個物種的滅絕。 人類多樣性文化的生存、延續🧗🏿‍♂️💁🏽‍♀️、發展依賴語言的多樣性👨‍🔧,世界文明的多樣性也取決於人類語言文化的多樣性。 在地域分布上,語言和生物有著不可思議的相似之處,生物種類豐富的地區,語言也往往多姿多彩。 生物的多樣性,文明的多樣性👨🏽‍🌾,是我們這個星球的基本特征,也是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動力。 所以,我們要象保護生物多樣性來維持地球生態平衡一樣來保護語言的多樣性⚅,從而保護豐富多彩的人類大家庭的文化和遺產。 保護語言多樣性必然涉及到如何駕馭一門外語的問題🗂👺,學習者一定得經歷從語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的成熟到社交語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的成熟,最終到文化能力(cultural competence)的成熟這一必經的過程,缺一不可🧍🏻‍♂️。”(張柏然,1992)語言是人際交流的工具,只有在交際(即語言應用)的過程中才能充分體現它的功能⚠️,它的最本質的功能就是交際功能(the communicative function)☁️。語用學告訴我們🕴🏻,語言行為(即言語)受製於發話人與受話人的關系🛅、交際的環境和語境🈁、交際的功能和結果等。“一句完全合乎語法的話,用於不恰當的場合,說得不合說話人的身份🕢,或者違反當時當地的社會風俗習慣🏊🧑🏽‍🎨,就達不到交際的目的🏥,有時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 由此對跨文化交際的研究成為人們關註的課題。

  " 跨文化交際 " 的英語名稱是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或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它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 , 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由於不同的民族所處的生態、物質、社會及宗教等環境不同 , 因而各自的語言環境產生了不同的語言習慣👩‍🦯‍➡️、社會文化🦪、風土人情等等諸語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們說話方式或習慣不盡相同。因此 , 在交流中 , 人們總喜歡用自己的說話方式來解釋對方的話語 , 這就可能對對方的話語做出不準確的推論 , 從而產生沖突和故障⚠🧑🏻‍🦳。

由此看來🛐, 語言多樣性給 跨文化交際帶來了障礙,於是引發了人們對跨文化交際的研究🎪,同時又對保護 語言多樣性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所以它們的關系是相反相成的🥘。

   如何看待 語言多樣性和 跨文化交際之間的特殊關系,我們有必要 明確幾個前提:語言多樣性中的文化沖撞只是相對於文化相融而言,它是在文化交匯、溝通中的一種必然現象。

1. 沖撞或差異的存在是絕對的。沒有包括中西文化在內的多民族的文化差異👨🏽‍🍳,就沒有今日的大千世界。

2 有些文化沖撞是不一定非統一不可的👱‍♀️,嚴格地說,是統一不了的。多種文化並存已成可 能🪟。印尼蘇哈托曾下令封殺其島國內的中國文化近三十年,結果仍以失敗告終🧑‍🧑‍🧒‍🧒◽️。事實證明,文化沖撞的結果可能導致文化的交流更具多樣性和活力;也可能引起更大範圍的沖突,關鍵在於是否能妥善處理這些矛盾。

  那麽語言多樣性在那些方面會引起跨 文化交際的沖撞呢?首 先在有關思維方式🚴🏻‍♀️、世界觀和價值觀方面的跨文化交際的沖突。價值觀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人們很難得把握住它⛅️,但是通過語言的或非語言的行為模式,往往可以窺視出某種文化的價值觀。假設一個小孩看見鄰居家的果樹上結滿了蘋果,而不去摘吃,問他為什麽不摘別人家的蘋果🔮,他會怎麽回答呢?如果是信奉基督教歐美的小孩🧖🏼,他會回答說🌇: "我不能去摘,因為上帝在看著我。"如果是中國、日本等東方的孩子,一定會回答說🧑🏼‍🚀👱‍♀️:"那是人家的東西👆🏽,我們不能要🥊。"西方人受基督教的影響👨🏿,認為自己是上帝之子👊🏿,自己無時無刻不在受著上帝的監視與庇護。我們中國人大多數不信上帝,但我們亦有自己的道德準則🫱🏼。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意思是說🏊🏼‍♀️,金錢和地位,這是人人所向往的🧑,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他們,君子不享受;貧窮和下賤🙅🏽‍♂️,這是人人所厭惡的,不用正當的方法擺脫它們,君子不擺脫🩹。諸葛孔明曾說:"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另外🫄🏻,"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樣的古訓,大多數中國的家長都會用它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們吧。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對於隱藏在文化深層裏的價值觀是回避不了的,人們恰恰是通過了解價值觀的不同,來加深對跨文化交際的理解。這是因為,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出現問題時,往往是不同的價值觀念發生對立的時候🐡。

  其次在言語行為的文化特性方面沖突對比。文化具有鮮明的個性,不同的文化之間自然會產生差異🧑🏻‍🏭,文化差異反映到語言上🗿,就成為語言上的差異。語言是文化的產物,又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 ,語言的使用一定得遵循文化的規則⛹🏼‍♂️。換言之👩🏼‍🍼,文化決定思維、決定語言的表達方式🦑。我們設想一下外國人學習漢語的情況吧🤹🏿。外國人要學會正確使用 "我說一點膚淺的意見🪅,不對的地方請批評指正"這樣的句子,除了需要語言本身的知識以外,還必須習得中國社會和文化方面的知識。不需要社會、文化背景知識而能造出的句子,幾乎都是有關事實或狀態方面的描寫🦹‍♀️。例如:"我姐姐是一名大學生"、"天安門廣場很大"等等🏥👨‍⚕️,這些句子原樣譯成任何語言都說得過去。然而,有許多句子直譯過去要麽不通,要麽不符合對方的社會🦠、文化規則而不被理解。 例如,同樣是接待顧客🤷🏽✋🏿,不同國家的商店,營業員使用的語言也不相同👞。

中國:你買什麽?(或 "您要點什麽?")

日本:いらっしべいませ。/歡迎光臨。

美國♔: Can I help you?/我能幫助你嗎𓀅?

  中國的營業員接待顧客純粹從買賣的關系出發,日本的營業員把顧客當客人,美國的營業員把顧客當作要幫助的對象🧑🏻‍🦳。

  第三在 非語言交際方面🤘🏿。非語言行為與語言行為一樣,因文化的不同往往賦予不同的意義。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由於不同的文化對非語言行為的不同解釋,往往會產生誤解👷🏽‍♂️。非語言交際以往多被看作是體態語的代名詞,其實它的範圍遠遠超過了單純的體態語。從人的身體特征到身上穿戴的服飾品,從搽的香水的味道到身體內散發出的體氣🤦🏼‍♀️,從聲音的高低到房間的擺設、光線、色彩,從時間觀念到空間觀念👉🏿,這些都是非語言交際的因素。許多學者都指出過非語言交際的重要性, Birdwhisted 🐕‍🦺、 Ray 通過實驗結果估計,交際中非語言信息約占 65% ,這說明🍇,在人的交際中非語言的因素占據著多麽重要的位置。日本人鞠躬🧑‍🦲、歐美人的擁抱接吻、拉美人的脫帽致意等都表現出各自的文化特征🤱🏻。 非語言信息弄得不好就會產生誤解,有的時候甚至導致悲劇發生🔁。有一位在泰國旅遊的美國人🧑🏻‍🎨,不經意坐在寺院裏一尊佛像的頭上休息🏄,被人拍照下來,結果被驅逐出境♻;有一對不會漢語的瑞士夫婦在香港一家中餐館用餐,點了菜以後,對服務員比劃讓他給他們的小狗也弄點吃的,服務員自以為明白了比劃的意思👩🏽‍✈️,把小狗帶至廚房🚉,過了一會兒端出來的是一盤紅燒全只狗肉🏖🚴‍♂️。

  如何在存在 語言多樣性而引起的文化沖撞的前提下進行有效的 跨文化交際🚶‍♀️🛺,我們要註意以下幾點𓀈:

•  克服種族優越感,確立跨文化意識

  民族優越感或稱民族中心主義 (ethnocentrism) 容易使人產生“文化錯誤”,以本民族或群體的文化視野去衡量、判斷其他群體文化的優劣🏋️🧕🏿,以至拒絕去探索和適應新文化。行為源與反應者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就是跨文化交際 🎫。跨文化意識(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則要求有意識地通過語言或輔助語言( paralinguistic )的方式來表達涉及人們生活、習俗、信念🧠‼️、價值觀以及人們對日常事物的看法和情感🏄🏻,以達到提高文化交際的能力。要想正確看待文化的沖撞,有必要確立以下三個方面的跨文化意識,即對受自身文化影響的行為的意識🙇🏿‍♂️、對他人受其自身文化影響的行為的意識、對自身文化觀點作解釋的能力🧑🏿‍🍼。

•  學習、掌握跨文化交際要素

( 1 )識別具有文化特征的形象和標誌

  主要指最能反映目標語文化的形象和標誌,具體的如知名人士、建築特色、地域風貌、文字特色、其他實物等。抽象的如紀念日的文化背景、政治製度🏯、國家機構以及其相應的名稱。

( 2 )了解日常生活方式☠️、文化行為和交際模式

  生活方式和文化行為主要指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行為,如工作、見面約會🤽🏿‍♀️、上課、作客🦝、購物等的行為習慣、時間觀念等。對不符合自身文化的行為采取理解和寬容態度,以應付文化差異引起的尷尬場面。如對 “Home” 家的觀念和理解,中西方既有不一致之處👰🏻👩🏼‍🍳,也有一致之處👨🏼‍🍳😍。中國傳統上以家本位💃🏽🙎🏽‍♂️,而西方以個人為本位,這是不一致之處; 中國有 “ 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草窩 ” ,西方有 “ East, West, home is best ”🧗🏼‍♂️🏋🏻, 這卻是一致之處🏪。上課遲到了🤾,中國人須敲門,喊一聲 “ 報告! ” (May I come in?) 經過允許才可走進去;英美人則不同。 If one is late for class in UK or the US, one should go in as quietly as one can and take a seat.

  交際模式包括語言 (verbal) 和非語言( non- verbal )的方式✵。語言方式包括口語交際和書面交際用語與方式。有關語言交際的模式,必須註意了解語言對象國的禁忌語以及相關的委婉語➖;非語言方式則包含了運用手勢👩🏿‍🍼、表情、目光接觸等身體語言在內的所有輔助語言手段來進行交際的方式。

•  進行鑒別價值觀🤸🏿‍♀️、世界觀及民族文化心理的討論

  可對廣告、成語或其他 文化現象 ( 如社會現象、時事動態 ) 進行討論,了解其中隱含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民族文化心理。通過比較💆🏻,看清本質🎲,學會分析其優劣利弊。

  簡言之✊,入世後,隨著文化市場的進一步開放,西方文化產品的進口會有所增加,這既為我們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提供了便利🈺,又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消極影響。因此🛎,堅持吸收精華、拋棄糟粕,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或許,還有一個觀點需要明確:尊重不等於就非要吸納不可⏲🎸;拋棄不等於就不去求理解🚵🏽。西方文化中有的成分不妨洋為中用👨🏽‍🚒,有的應該抵製不用,有的卻可有限套用🪁🧐。

  綜上所述💪🏽🦹🏽,處理好語言多樣性和 跨文化交際(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之間關系的關鍵是跨越文化的障礙🤟🏽,而跨越文化障礙的根本途徑在於提示各民族文化中的隱蔽部分,並在此基礎上設計出適合各民族文化特征的交際策略🤌🏼。揭開各民族的隱蔽文化層是整個跨文化交際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如能在語言中找出一個民族的哲學🧑‍🚀,那麽,這個民族隱蔽文化的大門也就打開了。這裏所談的哲學有兩層意思:一是語言中反映出的某個民族的哲學觀念,這是跨文化交際的雙方都必須了解的,不熟諳對方民族的哲學觀念,跨文化交際就會產生思想障礙;二是通過語言了解對方民族的修辭哲學,尤其要熟悉對方民族談話的藝術,不了解這一點,交際就很難深入。

                                

             2016-7-22

供稿:haixiaow
更新日期:2016-07-22
[閱覽: 人次]




相關鏈接
電話:021-58311677 (黨政辦公室) 68881335 (培訓部) 58317836(招生)      58317699(就業)   傳真:021-68670908   E-mail:Sma.dzb@coscoshipping.com
地址🕵🏼: 上海市浦東新區源深路158號 郵編: 200120
備案/許可證號:滬ICP備79236668號 Copyright 意昂2注册版權所有



意昂2注册专业提供👨‍👩‍👧‍👦:意昂2注册🧛‍♀️、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注册欢迎您。 意昂2注册官網xml地圖